| 
       跳一跳有简单的加分规则,熟悉它能跳到更多分。 1、连续跳中心点,可以+2、+4、+6、+8……连续加分。 2、特殊方块停留3秒左右,有不同程度加分。 井盖:听冲水声,加5分。 魔方:魔方旋转修正,加10分。 徐记士多:便利店开门,加15分。 唱片:播放音乐,加30分。 可是作为一个理科生,看到这么完美的模型,脑子里总是浮现以下情景。 1、这个游戏中的元素只有两个 
  2、小矮子运动满足的方程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小矮子在墩墩上的连续跳跃可以看作斜抛过程。 
 了解了这个游戏的基本情况后,我发现为了玩好这个游戏,我们必须建立起“按压屏幕时长”与“小矮子跳跃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 细心的玩家会注意到,按压屏幕的过程中,手机会配一段升调的“嘟嘟嘟嘟嘟~”的BGM! 仔细听,你会发现每发出一个“嘟”,小矮胖子会再变矮变胖一点,能跳的距离也会更远! 那么,“按压屏幕时长”——“嘟嘟嘟的数量”——“小矮子跳跃的距离”之间会不会是正比关系呢? 我录下了这段嘟嘟嘟,并分析了它的波形图。 
 AMAZING!虽然振幅和频率不同,但是每一声“嘟”之间的间隔几乎都是0.10秒! 随后我玩了几局,并量出了嘟1声到嘟9声的跳跃距离(手机屏幕为5.7英寸屏幕)。结果大概是这样: 
 将结果汇总在这样一张图上 
 AMAZING!“嘟嘟嘟”的声音和小矮子跳跃的距离是完美的线性关系! 下面我们就可以给出完美的通关策略了! 策略一:听音判距法 听音判距法是基于上述分析的一种优秀方法。游戏中任意两个墩墩之间的距离其实是量子化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数,都差不太多。我们可以量出墩墩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自己应该在听到几声“嘟”之后起跳。 
 听音判距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1、在跳跃之前,先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2、对照下表,确定应该听到几声嘟后再跳 
 3、跳! 但是以上测量方法太复杂了,不能这么量一个跳一个吧,这也浪费时间了。 另外有人的手机屏幕和我的不一样,还需要对我的数据进行换算太麻烦了。 策略二:比例法 仔细观察跳一跳里面小墩墩,发现很多墩墩大小都差不多。 
 其中,和第一个小墩墩边长差不多的最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设第一个小墩墩的边长为1份,设为1。然后看两个墩墩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小墩墩边长的几倍。 如下图所示,两个墩墩中心之间的距离约为第一个小墩墩的边长2倍,设为2。 
 实际跳一下,发现大约嘟嘟声响6声,就可以刚好跳到第二个墩墩的中间附近。 既然刚才已经知道嘟嘟声个数和跳跃距离成正比就好办了。 跳2份距离——嘟嘟6声后跳 那么剩下的就依次按照比例跳就好。 跳1份距离——嘟嘟3声后跳 跳1.5份距离——嘟嘟4.5声后跳(这种自己控制就好,毕竟能允许一点误差) 跳2份距离——嘟嘟6声后跳 跳2.5份距离——嘟嘟7.5声后跳 跳3份距离——嘟嘟9声后跳 这个方法已经非常完美了。注意有时候墩墩之间的距离忽长忽短,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稳住,估准确了再跳。 
 可是有的人说,我还是不想计算多麻烦啊,有没有更简单的。 策略三:橡皮筋或画线大法 如果你觉得自己估算太麻烦了,就可以结合策略二使用这个超级无极外挂:橡皮筋。我们把它叫做橡皮筋大法。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距离比你自己估算的准多了! 牢记距离和嘟嘟声的关系,你可以非常厉害。 
 当然如果你舍得的话,可以直接在手机(保护膜)上画出距离,依然按比例跳跃,很容易得高分。 
 策略四:滑动屏幕法 最近网上热传一种“划屏幕”攻略,如下图所示。 ![]()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匀速滑动”,找到手指的匀速感从小矮子的位置匀速滑动至目标位置中心。 然而这个攻略说的是“只要找准了手指的运动速度”……这等于没说啊! 但是作为理科生,我们可以自己计算出这个运动速度。经过我的测算,这个运动速度应该是5.1 cm/s(5.7寸手机屏幕)!只要你能保证自己的手指以5.1 cm/s在屏幕上匀速滑动,就可以无脑跳下去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谁能保证自己的手指移动速度一直恒定呢。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其实比较难。 我个人还是喜欢策略二,用这几种方法玩了几天,我的成绩也慢慢从几十分提到了几百分…… 然而我的排行榜上大家都已经用外挂刷到了上千分。 小编真希望所有的小墩墩能变成下面这样。 
 如果你真想分数称霸朋友圈,小编还总结了一条非常有效的策略五,就是......删掉微信里所有比你分数高的好友! 
 你是怎么获得跳一跳高分的 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奇趣物理,转自:环球物理 2022-04-21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