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360BC游戏

当前位置: 主页 > 手机游戏

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毕生发展理论

时间:2025-11-01 13:21来源:本站 作者:admin666 点击:
本篇内容在 知识地图 中的位置,其他详见专栏 本篇内容为“发展心理学” 分为两部分:一、不同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的划分。二、人一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 其中

本篇内容在知识地图中的位置,其他详见专栏

本篇内容为“发展心理学”

分为两部分:一、不同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的划分。二、人一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

其中重点是第二部分,按照人一生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不仅包括了至关重要的出生到3岁需要关注的婴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包括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一个完整人生的心理发展全过程。其中老年阶段的内容在另一篇关于衰老的文章中进行详细分解。

文本部分:

含义与意义 人生的变化 发展的眼光看人生

时间的感受 人生长河,逝者如斯夫,不可控

站在全局看人生

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的事

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毕生发展理论) 1.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机制 图式

适应 同化

顺应

平衡

影响因素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性经验

平衡化 自我调节

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 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 泛灵论

自我中心

思维不可逆、刻板性

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 守恒概念的出现。

去自我为中心主义

思维可逆

可逻辑推理

理解原则和规则

多维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中学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柏曼(LBennan)以生理发展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3.弗洛伊德(S.Freud)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口欲期0-1 固着 基本信任 通过口腔活动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返回

肛欲期1-3 粪便就是金钱、创造物 控制性 由排泄而得到感官满足

性器期3-6(幼儿园) 俄狄浦斯期 竞争性 通过性器官满足原始欲望

潜伏期6-12(小学) 同性合作 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

生殖期12-20(中学) 青春期,爆发 生理和心理逐渐趋于成熟,主要的满足来自于两性关系的建立

4.埃里克·埃里克森(E.Erikson)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信0-1.5岁 任感对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涩感

3.学前期,3-6,7岁(幼儿园) 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小学) 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中学) 自主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死亡 走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5.列昂节夫以儿童的主导活动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生理自我(三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三岁以后)

3.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2016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微观

个体

种系(系统)

社会历史

心理发展观 随意机能

抽象概括能力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最近发展区 可以达到水平-现有水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内化学说 语言符号系统

第13章社会文化理论及其他背景理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242

维果茨基理论的当代观点/247

在信息加工理论中添加社会文化要素/251

背景框架的扩展/253

社会文化与其他背景理论的一般启示/254

同伴互动教学策略/256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能动性原则

(三)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一)纵向研究

(二)横断研究

(三)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访谈法与临床法

心理发展的动力 生物基础与环境基础 (一)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

(二)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

一、遗传基础

二、生育选择

三、发展的环境背景

四、遗传和环境的关系

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关于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人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征) 顺序性与定向性 循序渐进 不可逆,不可逾越

阶段性与连续性 有针对性

不平衡性 抓住关键期

不同心理发展速度不同

同一心理在不同时期速度不同

(个人能力)互补性 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个体之间)差异性 因材施教

整体性 复杂的整体

分阶段 孕期发育、分娩及新生儿 (胎儿期)

一、孕期发育

二、孕期环境的影响

三、分娩

四、分娩方式

五、医疗干预

六、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七、分娩并发症、养育和复原力

八、新生儿的能力

九、适应新家庭

妊娠期心理卫生 认识妊娠期,了解胎儿保健知识;

2.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3.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

4.与他人交流,分享自身感受;

5.按时作息,合理营养;

6.提供妊娠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婴儿期和学步期0~2岁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身体发育 一、体格发育

二、大脑发育

三、早期身体发育的影响因素

四、学习能力

五、动作发展

六、知觉发展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信息加工学说

三、早期认知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早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五、语言发展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关于婴儿与学步儿人格的理论

二、情绪的发展

三、气质与发展

四、依恋的发展

五、0~2岁自我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1)婴儿视觉的发展

(2)婴儿听觉的发展

(3)婴儿肤觉的发展

(4)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的发展

(三)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1.婴儿注意的发展

三婴儿思维的发展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

2.先天成熟理论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

六、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心理卫生 获得主动感

建立依恋关系

处理分离焦虑

参考书 《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

《宝宝也是哲学家:》8.3 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第一部分宝宝是如何想象和学习的 / 001 Chapter 01 可能的世界 / 003 孩子们为何要假装?

Chapter 02 假想的同伴 / 027 虚构的内容怎样阐明真理?

Chapter 03 逃离柏拉图的“洞穴” / 051 儿童、科学家、计算机如何发现真理

第二部分宝宝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 079他们不是聚光灯,而是同时生动地体验着所有事物。 Chapter 04 做小婴儿是什么感觉? / 081 意识与注意

Chapter 05 我是谁? / 105 自我、记忆与逐渐涌现的意识之流

第三部分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 / 133 Chapter 06 赫拉克利特的河流与罗马尼亚的孤儿 / 135 早期的经验如何塑造此后的人生?

Chapter 07 学习爱 / 149 依恋与身份认同

Chapter 08 爱与法律 / 171 道德的起源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8.6

第一部分 提升宝宝大脑发育:准妈妈宝典 第1章 安静的子宫孕育健康的大脑 妈妈孕吐越厉害,生出的孩子越聪明吗? 3.6公斤的孩子最聪明

为什么给孩子买益智玩具是白浪费钱?

胎儿喜欢贝多芬的音乐还是爸爸的呢喃?

第2章 快乐的婚姻成就健康的宝宝 为什么爸爸多做家务能让宝宝更聪明?

性爱的质量能够决定孩子上哈佛吗?

夫妻感情不和会对孩子大脑发育造成怎样的伤害?

第二部分 培养聪明宝宝:智慧的七颗种子,四种养分 第3章 播下智慧的种子 为什么智力更像是一锅食材丰富的炖肉,而不是表格中的数字?

孩子的智商是恒久不变还是一直在波动?

为什么预测学习成绩的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抵御饼干的诱惑力?

第4章 提供聪明的养分 让孩子玩益智玩具还是引导他们玩“过过家”?

为什么赞美孩子努力比夸他们聪明更好?

两岁以下的孩子能不能看电视?

第三部分 教养快乐宝宝:从情绪调节开始 第5章 释放宝宝的天性 为什么人缘好的孩子最快乐?

孩子的好性格是遗传的吗?

为什么天性敏感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更好?

第6章 养成幸福的习惯 什么样的父母能把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

为什么学习音乐的孩子更善解人意?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四部分 塑造道德宝宝:规则、纪律、奖惩缺一不可 第7章 教育有道德的宝宝 孩子生来就具有道德感吗?

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怎样惩罚孩子更有效?

幼儿期3~6岁(幼儿园) 幼儿(3-6)期的心理发展 一、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二)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儿童游戏的发展

利用游戏建立自我意识

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三)认知发展的过程

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期的身体发育与认知发展 第一部分 身体发育 一、体格发育

二、大脑发育

三、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因素

四、动作的发展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理论:前运算阶段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三、信息加工学说

四、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五、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主动性对内疚感

二、自我理解

三、情绪发展

四、同伴关系

五、道德的基础

六、性别角色行为

七、儿童教养方式与情绪、社会性发展

参考书 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

儿童的人格教育

魔法岁月 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

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秘密

儿童本位

实证精神

学会等待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儿童的世纪

心理分析

童年的秘密

对成人的控告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学序曲

新生儿

天赋本能

实体化

第三章 形成中的心理 敏感期

心理生活

外部秩序

内部定向

智力发展

第四章 成人对儿童的阻碍 爱的冲突

睡眠

行走

手与脑

有目的的活动

节奏

人格的替换

运动

爱的智慧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一章 教师的任务 认识儿童

精神准备

第二章 教育的方法 方法的起源

第一所“儿童之家”

儿童的表现 重复练习

秩序感

自由选择

奖励与惩罚

安静练习

尊严感

自发的纪律

书写与阅读

身体的发展

第三章 正常化 教育的原则

遭受不幸的儿童

富裕家庭的儿童

儿童的皈依

第四章 儿童的心理畸变 心理畸变的原因

心理畸变的表现 神游

障碍

依附

占有欲

权力欲

自卑

恐惧

说谎

心理畸变对身体的影响

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 第一章 人的工作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两种本能 主导本能

工作本能

两种不同的工作 成人的工作

儿童的工作

两种工作的比较

活动与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成人的自我认识

儿童的权利

父母的使命

孩子如何学习

婴儿大脑天生适合学习

孩子的宇宙

《孩子如何思考》

第一部分 孩子如何想象世界与他人 01章 孩子为何要假装:反事实与因果 反事实思维让我们改变未来

孩子既能计划未来,也能推断过去

奇妙的假装游戏

反事实思维与因果关系相伴而生

孩子就是因果关系大师 孩子的任务是建好因果地图

大脑中的示意图与设计图

孩子与计算机,谁更聪明

探测机关的实验

02章 虚构的内容怎样阐明真理:想象与现实 童年里无处不在的假想同伴

创设心理世界的示意图

从假想同伴到平行世界

自闭症孩子无法想象他人

孩子假想的同伴与成人虚构的角色

想象与现实因何不同

灵魂的工程师

玩耍的功效

03章 探寻真理的三大工具:统计、实验与模仿 孩子惊人的学习能力

8个月大的统计学家

3个月大的实验专家

孩子天生会模仿

孩子如何理解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 孩子如何感知外在与自我 04章 做小婴儿是什么感觉:意识与注意 由外界产生的注意

由内部产生的注意

孩子的注意不同于成人

做小婴儿会有何感受

旅行与冥想

灯笼般照亮四周的意识 宽泛的注意VS专注

05章 我是谁:记忆与自我 会“骗人”的记忆

孩子的记忆不是一片空白

易受暗示的孩子

此时的我与过去和未来的我

生活在当下的孩子

如何进入婴儿般的“无我”状态

意识为何发生变化

进一步探究意识体验

第三部分 童年奠定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 06章 童年经验如何塑造此后的人生:先天与后天 罗马尼亚的孤儿

先天遗传与后天教养间的矛盾

孩子如何“培养”自己的父母

07章 学习爱:依恋关系与身份认同 关于爱的理论

超越母爱的爱

生命像天气一样无法准确预知

拥有过去很重要

08章 道德的起源:共情与规则 模仿与共情

超越共情的道德

道德观缺失的精神变态者

失控电车困境

扩大道德关怀的范围

孩子与规则

谁来制定规则

哈克贝利•费恩的智慧

尾声 孩子与人生意义

童年期,小学期(6-12) 小学期6~11岁的身体发育与认知发展 第一部分 身体发育 一、体格发育

二、常见的健康问题

三、动作发展和游戏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理论:具体运算阶段

二、信息加工学说

三、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语言发展

五、学校学习

小学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勤奋对自卑

二、自我理解

三、情绪发展

四、理解他人:观点采纳

五、道德发展

六、同伴关系

七、性别角色行为

八、家庭影响

九、几个常见的发展问题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二、童年期个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对权威的认知

(二)童年期的社会交往

三、童年期,学龄期(6-12)的心理卫生 良好的家庭环境,温馨的亲子关系

2.满足孩子独立性的需要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4.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5.正面教育为主,合理引导为辅

6.学会交友,平等相处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参考书 《6-9岁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

青少年(12-18-35) 少年(12-18)中学时期(青春期)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一)发展加速现象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

三、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与第二反抗期 (一)反抗期:

(二)少年期的第二反抗期

过渡性

闭锁性

社会性

动荡性 情绪波动,易走极端

独立性 成人感

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落后生理发展

性心理发展特点 疏远期

爱慕期 相互喜欢

感情隐秘

对象广泛

恋爱期

异性交往指导2018 正确认识 正常现象

把握原则 适度、自然

了解方法 克服羞怯

真实坦诚

留有余地

集中精力学习,转移注意力

及时倾诉、倾听、疏导

区分友谊和爱情

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特点 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注意发展特点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

3.有意记忆

4.理解记忆

抽象记忆

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

2.形式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语言发展特点 1.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2.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3.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形式运算

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

三、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结果

四、心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五、在校学习

青春期的烦脑

青少年心理卫生 一、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

二、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三、青少年的情绪心理卫生 认识青春期,了解性知识

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培养兴趣,拓展潜力

培养独立意识,学会和睦相处

尊重他人,增强自信

提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形成角色同一性

四、青少年的矛盾心理

身体发育 一、青少年期的概念

二、青春期:向成年期的生理过渡

三、青春期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四、健康问题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二、自我理解

三、道德发展

四、性别角色行为

五、家庭

六、同伴关系

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危机 萨摩亚人的成年

参考书 10-14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

《解码青春期》樊登

青年期(18-35,成年早期) 四、自我意识发展 1.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

2.青年期自我同一性的追求和确立

3.同一性扩散或同一性混乱

4.青年期的发展课题

5.青年期的发展课题

第1章 成年早期的生理与认知发展 第一部分 生理发展 一、生物学老化已经在成年早期开始

二、身体变化

三、健康与健身

第二部分 认知发展 一、思维结构的变化

二、专长和创造力

三、大学生活

四、职业选择

第2章 成年早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的理论:亲密对孤独

二、成人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亲密关系

四、家庭生活周期

五、成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六、职业发展

中年(35-65) 生理发展 一、身体变化

二、健康与健身

三、适应中年期的生理挑战

认知发展(心理变化) 一、心理能力的变化

二、信息加工

三、职业生活与认知发展

四、成年学习者:在中年做学生

中年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理论:繁衍对停滞

二、中年期心理发展的其他理论

三、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四、中年期的人际关系

五、职业生活

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中年时期心理卫生 (一)中年人的社会责任

(二)中年人的家庭心理卫生

(三)中年人的个体保健

更年期心理卫生 认识更年期,了解更年期保健知识

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

鼓励交流,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锻炼,防病治病

提供更年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年危机 不能被刻板印象限制,自我放弃

中年的意义 一个生物学家的观点

前言 你没看过的中年故事

第一部 从热带大草原到郊区:为什么中年的重点完全不是变老 第一章 什么造就了中年人? 只有人类有中年

第二章 什么打击了中年人?

第三章 人类原来只能活到四十岁吗?

第四章 中年为什么那么重要?(首次尝试回答)

第五章 下垂?皱纹?毛发灰白?为什么?

第六章 中年发福很正常,不是吗?

第二部 这么多年了,依旧疯狂:中年头脑的胜利 第七章 巅峰已过,或是人生的全盛期?

第八章 为什么年纪愈大,时间过得愈快?

第九章 四十岁时,心智发展“成熟”了吗?

第十章 中年人真的比较忧郁吗?

第十一章 中年人的心灵脆弱吗?

第十二章 所以……中年心智活跃的秘诀是什么?

第三部 年纪愈大,胆子愈大:四十岁之后的恋情、爱、性、婴儿和人生 第十三章 性事告终?(概论)

第十四章 为什么女人的生育力就这么“关掉”了?

第十五章 危机?什么危机?

第十六章 中年人该生小孩吗?

第十七章 真的有“空巢症候群”吗?

第十八章 明天你还会爱我吗?

结语 山顶的风景

你的幸福曲线

上篇 幸福曲线的真相 Chapter 1 满足障碍:我们为什么不幸福 经济状况与幸福感

伊斯特林悖论

如何评估幸福

影响幸福的6大因素

Chapter 2 中场焦虑:中年危机是一种谎言 毫无证据的“发现”

幸福曲线的发现

“幸福曲线”学说面临的挑战

来自黑猩猩的启示

Chapter 3 时间效应:年龄增长如何影响幸福感 不同的生活满意度模式

年龄与幸福曲线

成年早期经历对幸福感的影响

“真实的幸福”公式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曲线

Chapter 4 期望陷阱:中年危机是一种谎言 对幸福的预期是否理性

反馈效应

缩小期望差距让你更幸福

“象”与“骑象人”

别把中年看作人生的危机

Chapter 5 衰老悖论:为什么中年后我们更幸福 对衰老的错误认知

老年人的优势

积极效应的影响

“成功的衰老”

衰老有助于提高社交质量

衰老可改善人生价值观

衰老促使我们调整优先级

下篇 顺利度过幸福曲线谷底的3大策略 Chapter 6 智取:幸福青睐善于用脑的人 重新定位自己的幸福观

智慧的6种特征

智慧的7种性质

衰老让我们更容易变得智慧

Chapter 7 自助:6项修炼带你走出中年困境 第1项修炼:正常化

第2项修炼:打断内心的批评

第3项修炼:活在当下

第4项修炼:合理展示自我困境

第5项修炼:“走,不要跳”

第6项修炼:等待

Chapter 8 互助:借他人之力化解中年烦恼 来自“岸上”的帮助

“重新启动”

为中年返场做好规划

加入同类人的圈子

寻找合适的辅导教练

社会支持很重要

后记 感恩帮你重建幸福驱动力

可怕的中年

大器晚成

中年人的寂寞

老年(衰老)心理

参考书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捕捉儿童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