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换线耳机的优点,就是可以依照喜好的音乐类型或声音表现,更换成适合的耳机升级线;其最大的魅力就是那种"玩法"。你买了一副耳机,不满意声音?没关系,换根线试试。想要更毒的人声?上银线。觉得低频不够劲?试试铜线。这种折腾的乐趣,普通耳机根本给不了。再加上通常这类商品音质也比一般耳机还要优秀,所以即使价格较为高昂,还是受到许多发烧友的欢迎。 ![]() 耳机线根据不同的材质与绞线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声音调性,而可换线耳机便能让人找出最符合自身喜好的音质。当然并不是每一条线都能让声音效果变好,但只要多方尝试、熟悉以后,或许就能感受到有别于原品牌音质的“真香”体验。 除此之外,由于耳机最容易损坏的地方便是线路部分,如果购买了一款高阶耳机,却因为传输线损坏而不得不一起丢弃,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可惜。而可换线的款式由于只要更换线材就能继续运作,相对来说使用寿命也会更长,相当推荐喜爱音乐的大家尝试。 接下来要说明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可换线入耳式耳机,请根据这些项目进行筛选,并且找出最符合需求的款式型号。 即使是可换线耳机,接口的规格也有许多种类。所以在找到喜欢的商品时,建议先确认其针脚的数量与类型,在挑选耳机升级线时才不会买到不相容的款式。 ①市占率最高的MMCX ![]() MMCX接口是市面上最为常见的规格,包括索尼、舒尔、AKG等世界知名的厂商都采用这类标准。其接头的形状属于同轴连接器的一种,只要插入后卡紧即可。而安装以后因为可以360度旋转,除了整线时较为方便,也不容易发生线材纠缠在一起的状况;但同时因可以转动的缘故,相对来说也稍微不稳定。 也因为大部分可换线耳机都使用MMCX接口,相应的耳机升级线不但种类繁多,入手管子也非常多样化,无论是初次体验可换线耳机、或需要频繁更换耳机线的使用者,都可先从此类商品入门。 ②平价耳机常见的2pin接口 ![]() 在许多平价可换线耳机中,都会采用构造简单的2pin(0.78pin)接口。其在连接时由于较为牢固而不易松动,能大幅减少接触不良导致音质下降的状况,虽不如MMCX这么普及,但在市面上也有许多线材可供选购。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同为2pin接头,其中也有规格上的差异,挑选时务必详细确认产品资讯。 ③其他原品牌接口 ![]() 有些耳机厂商会采用自家特殊的原创接头,虽然有部分可以跟其他接口相通,但像是铁三角的A2DC接口,便与MMCX及2pin接头不相容,如果耳机线损坏的话只能通过原品牌购买,线材的选择也因此较少。不过,因为此类耳机和线材间的相容性优异,且通常会带有该品牌的独特声学调性,对喜欢其声音表现的使用者来说会是好选择。 ![]() 即使升级线再怎么强大,耳机本体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能传达出最佳的声音表现。而影响耳机音质最关键之处就在于驱动单元,其功能是将数字讯号转换成振动并传送到耳朵内,可说是至关重要的零组件。 驱动单元依结构区分成动圈与动铁(平衡电枢)两种类型,其中动圈带有强劲且各音域平衡的特征,动铁则以清晰且充满细节的声音表现闻名;除此之外,也有同时内置动圈、动铁两种驱动单元,并且经过校正来弥补各自劣势的款式。由于每个人喜好的音乐类型不太相同,建议可以上网浏览相关评测,再找出适合自己的商品。 ![]() 如果耳机会连接手机或携带型音乐播放器使用,挑选时要记得留意接头的类型与规格。一般常见的3.5mm有I型与L型两种不同形状,选购时可根据设备放在口袋时的状态判断,如果连接口在上端可选择I型,不是的话则以L型为佳,这样才能避免线材因过度弯折导致损坏。 另外,同时也得注意接头上的「极数」,举例来说,最常见的3极(接头上有两个黑色环状接点)仅提供立体声;有着3个环状的4极接头,则可提供线控与麦克风的功能,适合搭配手机使用。另外还有像更专业的4极平衡接头,以及具有降噪功能的5极接头等,可视自身所需的功能挑选。 除了耳机产品中已随附的一条音频线,如果打算另外购买升级线时,便得注意以下提到的一些规格。 ①长度会影响使用便利性 ![]() 如果出门在外也会使用耳机的话,便需要特别注意线材的长度,若是过长则可能会妨碍到活动,甚至因拉扯而导致损坏或断线;不过太短的话也将难以连接设备,故建议视个人使用习惯做筛选。举例来说,通常耳机线的长度大概在120cm左右,但如会将播放器放在随身包、或在冬天会穿厚衣服的场合,则可考虑选择150cm、180cm等更长的线材,以免用起来感觉到别扭。 ②材质与线芯数量会改变音质 ![]() 耳机内部的导线材质也可能会影响声音表现,像市面上采用无氧铜的主流耳机线,聆听起来的音质会比较厚重;另一种镀银或纯银线,则有着清晰及各音域分明的效果。不过线材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全看与其搭配的耳机及自身喜好,也不妨多尝试看看几种组合,以找出最理想的声音表现。 接下来就要介绍9款各有特色的可换线入耳式耳机,可依照选购攻略提示的项目进行筛选。 第一款:森海塞尔监听入耳式耳机(IE100 PRO) 在音质与价格间取得绝妙平衡 森海塞尔在声学领域上一直属于走在前端的领航者,其开放式的头戴式耳机更是堪称传奇。IE100 PRO有别于利用多单元的做法,内置1个动圈驱动单元,在提供精准且清晰的音色的同时,也避免因为设计不佳导致音质低落的情况。而三音域均衡的风格,在聆听各种类型音乐时都可得到一定的效果,就算用在专业的表演领域也毫不逊色。 单动圈结构设计不但有效减轻体积与重量,经过独家的声学调教之后表现更是令人惊艳,拥有着以下克上的实力;再加上相对实惠的价格,让这款可换线耳机十分适合初入音响领域的音乐爱好者选购。 
 第二款:FINAL动圈入耳式耳机(E4000) 轻巧体积也能有惊人表现 来自日本的E4000拥有令人意外、足以匹敌更高阶机种的听感,即使采用的是动圈驱动单元,但音乐整体的解析度与细节部分十分出色,这都归功于final在声学调校的部分,添加了一些心理学要素,利用平滑的声音频率曲线得到细腻而令人舒适的效果;并且通过内部的L型结构,让低音拥有充沛动能的同时也不会掩盖其他音域,从声学理论的根本打造理想音质。 而在提供良好的声音表现之余,更令人惊讶的是体积与重量十分轻巧,佩戴时几乎没有任何负担,就算不利用耳挂也很稳定;如再搭配硬式的耳机盒,则能更有效保护耳机本体与线路,就算常常携带出门也不用担心会损坏。 
 第三款:EPZ G20入耳式可换线耳机 兼顾游戏竞技与音乐享受的双面手 这款耳机的吸引力在于那套"双线配置",一根普通3.5mm线材负责音乐聆听,另一根带麦克风的游戏线专攻竞技场景。这种设计思路其实挺务实的,毕竟大多数人既想在闲暇时享受HIFI音乐的纯净,又需要在游戏中与队友语音配合。游戏模式下,它的声音定位确实有两把刷子,脚步声、换弹声这些细节都能抓得很准,对于FPS玩家来说算是个不错的辅助工具。 此外,轻量化设计和贴耳造型让长时间佩戴基本没有压迫感。且其采用了3D打印的亲肤树脂材质,摸起来确实比普通塑料要温润一些。除了霞光粉、湖光蓝、月光灰三种马卡龙配色,它还支持个性化定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甚至表面材质来私人定制,这对于追求独特性的用户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第四款:水月雨动圈入耳式耳机(Aria2) 如清泉流过的轻松小品 Aria2被圈内的发烧友与音乐爱好者昵称为「老婆」,原因就在于包装封面的二次元人物形象,耳机造型与水月雨其他款式相仿,以银色为底点缀黄铜色的配色则带来极佳质感。声音部分稍微强化了低音域表现,与原本就充满细节的中高音域相辅相成,再加上不过度强调的音色,听起来十分柔和不刺激,有一种慵懒的舒适感受。 此外,可更换的声学滤波组件和可换线设计,兼具实用性的同时,可玩性也更高。而三频均衡的调性,搭配清晰细节与还算广阔的音场,除了在聆听大编制与多乐器混杂的音乐时可能会有点混乱以外,整体还是呈现出可上打同品牌其他商品的声音表现,尤其在聆听人声或流行音乐时更能体会其出色之处。 
 第五款:铁三角专业监听入耳式耳机(ATH-E50) 独特“女毒”声线引人入胜 经过独家调校形成独特风格的耳机厂商不少,而这款由铁三角推出的ATH-E50,就是带有强烈品牌特色的其中一员。除了通过可调整的专用导线增加配戴舒适度以外,强调高音域与中音域的设计,在聆听带有人声的音乐类型时有极佳氛围;尤其是偏高音的男声与女声,通过本品更能将音色发挥到极致,很值得喜爱国内外流行音乐的发烧友尝试。 但也因为音色独特的关系,如果播放纯音乐或是摇滚乐的话,可能没有办法发挥出这副耳机的潜力;再加上采用特殊的连接接口,换线时只能选购自家的耳机升级线来替换,想多方尝试各种线材的话,则建议再参考其他商品。 
 第六款:飞傲FiiO入耳式耳机 (FH3) 低预算也能体验Hi-res音质 飞傲是属于较为年轻的耳机品牌,为了符合发烧友的喜好与需求,在耳机声学结构上下了许多工夫。FH3采用1动圈搭配2动铁的混合驱动单元,并且将动铁放置在耳管开口的位置,避免因为反射而减损音质;动圈部分则以涡轮式设计,让低音域的表现更加具有张力,再搭配内附的单晶铜镀银耳机线与风格迥异的耳塞,让各种类型音乐都能发挥到极致。 除此之外,这副可换线耳机还通过Hi-res认证,在播放高解析度的无损音乐时,能够完整呈现其细节与渲染力,对于想要聆听高音质音乐档案的使用者来说,可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商品。 
 第七款:舒尔强劲重低音入耳式耳机(SE215 PRO) 复杂环境也能沉浸在音乐中 舒尔以麦克风与耳机为主打商品,从入门消费级到专业领域都可见其踪影。SE215 PRO以平实的价位提供极佳声音表现,而且因为采用动圈驱动单元,在中音域及低音域的表现尤其亮眼。另外也提供了不带线控与带线控两种版本,甚至还有价格较高的真无线可以选购,不但可依照需求自由选择,也大幅增加了使用时的弹性。 若再搭配原品牌精心设计的隔音耳塞套,除了能获得更服贴的佩戴体验以外,还能隔绝接近90%的外部环境音,就算在地铁或高铁上也能轻松享受音乐,很适合搭配手机或播放器使用。 
 第八款:杰伟世JVC入耳式耳机(FW1800) 兼具声音表现与温润质感 杰伟世的FW1800光是在外观上就令人耳目一新,而为了不让左右耳混淆,它在接口分别以红色及蓝色为标记,更换耳机升级线时便能清楚辨识。内部则运用新开发的声压稳定器控制声音流向,能最大限度接收来自驱动单元的振动讯号,转换成精确且稳定的声波,让整体音质更加上升;再加上全部组件都由日本生产制造,品质部分几乎无懈可击。 本品独家采用木质球顶碳振膜的驱动单元,搭配打磨过的木头外壳,不但可以吸收多余声波、提供纯净且接近原声的声音表现,而且有别于其他金属与塑胶外壳的款式,带有着木头特有的温暖氛围。如果十分注重商品质感的话,相信这副耳机能够满足需求。 
 第九款:索尼入耳式高解析度耳机(IER-M7) 多驱动单元各司其职,还原声音之美 身为全球知名的品牌,索尼这款IER-M7是针对专业舞台及创作者推出的可换线耳机。内置高达4个动铁(平衡电枢)驱动单元,各自掌管着不同音域,并且用一体成型的镁合金内壳包覆起来,不但耐用度大幅提升,而且同时将效能发挥到极致,打造出极为清晰、还原度极高的声音表现,就算没有专业需求,想拥有极佳音乐体验者也可选择它。 可惜较为高昂的价格可能会令一般消费者却步;偏向中性的监听等级音色,也有些人会觉得比较平淡没有特色,故较不适合喜欢特定音乐风格的使用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耳机 
 只要更换音频线调性就会出现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可换线耳机有趣的地方,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可能一不注意家中就会摆满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线材。但也因为有些商品的价格已不像过去一样高昂,因此也很值得刚入门的新手进行探索。只需依照自身喜好的音乐类型,并了解上述介绍的规格以后,相信就不难找到符合需求的款式了! 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仙鹿君会及时回复。如果文章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呀~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