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資福利”、“中央預算”這幾個詞火了。原來,隨著中央預算的公布,工資福利在2015年中央萬億預算中的佔比引發了輿論持續關注,更有媒體誤稱,“工資福利佔2015中央萬億預算四成”。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工資福利佔全部中央本級支出不到二成,佔基本支出的比例才是四成。(3月30日新華網) 近日,隨著今年中央財政預算的公開,國家公職人員工資福利支出佔總體預算的比重的話題成為人們議論紛紛的重點。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除了錢袋子歷來備受人們關注外,公布的職工福利支出高達3712。1億元,佔到了今年中央級基本支出預算總額9375。71億元中的近四成才是主要原因。如果單從數據來看,兩組數據的背后明顯意味著公職人員的工資福利保障已成為國家財力的嚴重負擔,從一定層面也折射了經濟運行的質量。隨著權威專家的解讀,才知道所謂“四成”的說法其實就是一種誤讀,是一些媒體在沒有弄清相關概念后簡單的憑數據得出的不正確結論。 媒體得出誤讀的結論主要是沒有將中央全部本級支出和中央本級基本支出的概念弄懂。很明顯,中央全部本級支出的范圍比中央級基本支出的范圍要大得多,也就是說中央本級全部支出的額度肯定要比9375。71億元這個數據大得多,相比下來,工資福利的比重自然也就會小得多。在弄清楚這些問題后,真相自然就會得到澄清。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問題:中央在公布今年的財政預算中,僅僅隻公布了中央本級基本支出,不但沒有公布中央本級全部支出,就連二者的關系也沒有作出說明,被誤讀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來普通群眾對這些“高大上”的財政概念就不是很清楚,如果你在公布引導方面不加以重視,引起人們的誤解也就成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政府信息公開上,內行如何做到讓外行看得懂,不出現誤解,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公開預算不光是要原原本本的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將應該公開的內容如實公開,在公開的方式和語言表達上更要注意對准大眾的胃口。用一些淺顯易懂、通俗平實的語句將政府信息公示出來,更能體現政府“接地氣”的決心。不顧基層群眾的感受和外界的接受程度,簡單的照抄照搬,不但達不到政府信息公開的效果,反而還可能引來不必要的誤會。 政府信息公開也是一種政府行為,如何讓公眾理解支持政府行為,就必須要有能夠贏得公眾理解和支持的具體措施。接地氣、講土話、說方言不但能夠讓公眾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更是政府行為“接地氣”具體表現。知其意,才能助於行。隻有讓公眾能夠明白知曉政府信息,才能讓公眾更加理解政府要干什麼,從而對政府行為由理解變支持,實現政府信息公開的目的。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