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天价年薪”还是“巨额养老保单”等灰色福利,本质上都在侵蚀广大客户的利益。面对一些金融从业人员越来越复杂、专业、隐秘的牟利渠道,必须在完善监管制度上拿出实招 新华人寿前总裁孙兵退休后月领9.28万元养老金的新闻,近日成了业内外热门话题。如果不是由于股权转让将这份补充养老金计划转为中国人寿的保险,如果不是审计署审计中国人寿让巨额保单露了馅,孙兵等47名高管将优哉游哉地领取这份福利直至终老。尽管日前新华人寿董事会已决定将它废止,但公司已为此付出约3500万元的保费成本,不仅财务受损,也令品牌声誉蒙垢。 只是,因上述“如果”的巧合而使违规行为曝光的概率毕竟不高。人们忍不住要问:在金融界还有多少这样的“福利计划”? 近两年行业主管部门接连出台“限薪令”,社会舆论对国企特别是金融等垄断行业的“天价年薪”声讨不止,可是,一些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明降暗升者有之,趁管理部门没动真格之前大捞一票者有之。此次“巨额养老保单”更是一个警示:明晃晃的年薪之外,金融高管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与金融业务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为自己谋求“合法的”、不易觉察的灰色福利!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