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360BC游戏

当前位置: 主页 > 游戏大全

100 个家庭刚需亲子游戏!全年龄适用,让娃咯咯

时间:2025-10-22 11:41来源:本站 作者:admin666 点击: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很棒的书,叫《游戏力》,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笑声是亲子关系的超级胶水,游戏是孩子理解世界的天然语言。 所以,不管是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想要修复亲子关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很棒的书,叫《游戏力》,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笑声是亲子关系的超级胶水,游戏是孩子理解世界的天然语言。

所以,不管是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想要修复亲子关系;还是想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成长。

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建立情感联结,化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增强自信、培养合作意识,让笑声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养分。

下面根据《游戏力》的观点和推荐,总结和创造了100个可以让孩子咯咯笑的亲子游戏,覆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情绪场景和不同互动需求。

0-1岁的小婴儿,在亲子关系中最需要获取的,是安全感,所以这个阶段可以以肢体互动和重复性的游戏为主。

1.痒痒小火箭

让宝宝平躺,家长用手指轻挠宝宝脚底,边挠边说 “火箭发射喽!”,挠到脚趾时突然停顿并发出 “咻 ——” 的声音。

2.毛巾卷饼游戏

用柔软的浴巾把宝宝轻轻裹成 “卷饼”,只露出小脑袋,模仿吃卷饼的动作说 “啊呜 —— 吃掉小宝贝!”,再突然掀开毛巾。

3.脚趾碰碰乐

家长用自己的脚趾轻轻触碰宝宝的脚趾,同时可以说:“你的小脚趾在找妈妈的脚趾吗?” 碰到时可以夸张地说 “抓到啦!”

4.毛绒动物挠痒痒

用毛绒玩具的爪子轻轻触碰宝宝的脸颊、脖子,模仿动物说话:“小鸭子来挠痒痒啦,嘎嘎~”

5.摇篮曲变奏游戏

可以用《两只老虎》或其他比较简单、熟悉的歌曲旋律,改编歌词变成婴儿的日常。

比如《两只老虎》的旋律改成 “宝宝宝宝,要喝奶,要喝奶,小脚踢踢真可爱,真可爱~”,还可以边唱边轻拍宝宝的身体。

6.毛巾荡秋千

让宝宝躺在大毛巾中间,家长抓住毛巾四角,轻轻地左右摇晃(幅度要小),一边还可以说:“宝宝在荡秋千啦,高高~低低~”

需要保持宝宝头部稳定,还需注意力度不要太大。

7.床单躲猫猫

家长坐在床上,用床单或大毛巾遮住自己的脸,突然探出头喊 “Boo!”或者“喵~”,重复几次后,宝宝会期待家长出现的瞬间。

8.飞机抱抱

宝宝平躺,家长握住宝宝的小手,轻轻将其上身拉起成坐立的姿势,再慢慢放下,同时配合说:“飞机起飞咯~呜呜 —— 降落啦!”

9.做个鬼脸

在跟宝宝互动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个夸张的鬼脸,让孩子看到到与平时不同的家长。

2-3岁的小朋友,需要情感满足与掌控感的双重刺激,这时候的亲子游戏,可以是夸张互动+认知契合+情感满足的组合。

家长放下权威感,扮演 “笨拙者”“失败者”,可以让孩子体验力量优势。

10.追赶游戏

在两岁小孩后面装出笨拙追赶他的样子,在他快要被追到时逃脱,装出震惊不解的样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抓到你了呀?这次我真的要抓到你”,然后又失败了。

孩子会因为每一次的逃脱而哈哈大笑。

11.屎尿屁游戏

两三岁的孩子听不懂寓意深刻的笑话或高级幽默,不过他们光是听到“屁屁”或“便便”就会笑的东倒西歪。

打不过就加入,有时候理解不了就按照他们的方式来交流。

12.人身拔河

如果有两个大人在场,可以假装争夺孩子。

“我要头!”

“哈哈我拿到脚了,这是最棒的地方!”

“不行,他的全身都是我的,我好爱好爱他!”

孩子一定会因为父母的爱的争夺而哈哈大笑。

13.笨拙动物模仿秀

家长可以学动物走路,比如鸭子(还可以是兔子),边追边喊 “我是超级慢的鸭妈妈!”,故意摇摇晃晃摔倒,孩子跑远后表示很震惊:“为什么我追不上鸭子宝宝?”

14.臭脚丫游戏

跟孩子一起玩时,抓住他的一只脚丫,闻一闻,然后假装被 “臭晕” 倒地:“啊!宝宝的脚太臭啦!”然后再拿起另一只脚,闻一闻,“嗯,这只脚丫真香!我要吃一口。”

15.食物争夺战

假装抢孩子手里的饼干,边抢边说 “这是我的饼干!”,孩子护住时故意松手摔倒:“哎呀!宝宝力气太大了,饼干飞走啦!”

16.枕头砸不扁游戏

用枕头轻轻砸孩子,喊 “砸扁小饼干!”,孩子一躲就假装惊讶:“怎么砸不到?你变成会飞的饼干了!”

17.魔性重复问答

指着孩子的肚子问:“这是西瓜吗?”,孩子摇头就说:“哦~是宝宝的肚子呀!”,重复问直到孩子笑到喊 “不是!”

3-6岁阶段的小朋友,想象力大爆发,这个阶段的亲子游戏,可以以互动反转 × 夸张表演 × 情绪游戏化来设计,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增强他的掌控感。

18.孩子追赶游戏

你可以让小孩追你,让自己被抓住,然后大惊失色地说,啊,你抓住我了?不可思议。

19.逗笑爸妈游戏

让孩子来逗你笑,你也可以由此得知他们觉得什么好笑,试着不笑。

20.现在是严肃时刻

大家轮流说出“现在是个严肃的时刻”,然后摆出非常庄严的表情,试着不要笑。

21.装傻

愚蠢和糊涂通常也能换来笑声,如果能把一句话唱出来,那就不要说出来;如果语调可以很夸张,那就不要太平淡;如果能倒在地上,那就不要一直站着。

22.莎士比亚的死亡场景

在死亡场景里,孩子假装射杀你、打你、朝你吐舌头,对你说,我恨你,你这个坏蛋。

你可以夸张地抱胸倒地,慢慢地倒在孩子身上,死亡倒地这个戏要演的夸张,而且要很慢,像电影慢镜头一样。

23.爱的魔药

当孩子做出可恶的事情,比如给你看他们嚼了一半的食物,或者说出不好听的话时,就假装往眼睛里滴上“爱的魔药”。

然后夸张地说“宝贝,我刚才看到的画面,是我这辈子看过最美的,你可以让我拍下来留做纪念吗?”

24.用“谢谢”应对冒犯

当你被孩子冒犯时,你只需要说“谢谢”,就能让孩子破功,然后笑声不断。

比如孩子吐槽“你做饭不好吃!”家长可以立刻捂胸假装感动:“谢谢你夸我!这是我听过最暖心的话!”,用夸张感谢让孩子破功。

25.假装吼叫

当你真的想要冲孩子吼叫时,可以试试假装吼叫,比如把吼叫变成慢动作,或者无声地吼叫。

把吼叫变成“表演”,既不会吓到孩子,也不会使我们事后感到内疚,而会让孩子高兴起来,将他们拉回我们身边一起合作。

26.假装威胁

当你真的想要威胁孩子时,试试假装威胁,尤其是针对你自己的假威胁,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也能传递出“我并不开心,因此我想要改变这种情况”。

比如,如果我再不去洗澡,就不许我上床睡觉!

27.魔法反义词挑战

家长说 “举起右手”,孩子需举左手,做错的人要原地转圈圈并喊 “我是小笨蛋!”,熟练后让孩子当指挥官,故意多次 “犯错” 逗笑。

28.袜子保卫战

可以在床上玩这个游戏,每个人要想办法脱掉别人的袜子,但要把自己脚上的袜子保护好,这个游戏两个人玩很有趣,三人或三人以上就是一场狂欢。

7-12岁的孩子已经变成“小大人”,他们也希望拥有平等对话权,同时也渴望在游戏和学习中展现出自己的“厉害”,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游戏设计,可以以挑战 + 反差 + 自主权 + 智力 / 策略互动为主。

29.枕头大战

划定安全区域,用枕头互相击打,被击中者需要做一个不重复的鬼脸。

30.踩影子

在阳光或灯光下追逐踩踏对方的影子,被踩中者需要讲一个笑话。还可以加入角色设定增加趣味性,比如僵尸和忍者的组合。

31.反向夸夸大赛

用 “反话” 夸人,比如:

“妈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我吃完还想再吃…… 盘子!”

“爸爸,你跑步太快了,像蜗牛一样坚持不懈!”

必须用真诚语气说反话,谁先笑场谁输。

32.间谍密码破译战

用简单密码(如字母替换、数字谐音)写一张 “任务纸条”,比如 “今晚 8 点去冰箱取‘秘密零食’”,让孩子破译。

破译成功后,父母故意用更复杂的密码 “误导”,比如用象形符号画 “零食在沙发下”,最后被孩子拆穿时假装 “间谍身份暴露”。

33.故事接龙大暴走

轮流编故事,每人只能说一句,但必须接上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并走向荒诞,比如 “小明走进森林→森林里有只会说话的马桶→马桶说它昨天看了部电影→电影里的主角是一只穿西装的拖鞋……”。

最后评选 “最离谱剧情奖”。

34.家庭极限挑战

设定奇葩挑战,比如 “用筷子夹棉花糖跑 10 米”“蒙眼给对方画胡子”,计时比赛,失败的人要接受 “灵魂拷问”,比如 “你觉得妈妈刚才像不像企鹅?”。

过程中故意让道具 “捣乱”,比如棉花糖粘在筷子上。

35.数学黑洞陷阱

用数学题设陷阱,比如问 “3+3=6,6+6=12,12+12=24,现在快速回答:北极熊是什么颜色?”

孩子下意识回答 “白色”,但突然反问 “我刚才问的是数学题吗?”

36.角色反转打工记

孩子扮演 “老板”,父母扮演 “员工”,分配家务 “工作”,如擦桌子、叠衣服。

员工会故意犯蠢,如用抹布擦脸、把袜子叠成球,让老板 “生气” 却忍不住笑。

最后老板给员工 “发工资”(用贴纸换零食)。

37.反向指令升级版

家长说指令,孩子必须做相反动作,如说 “举左手”,孩子举右手,做错的人被贴贴纸惩罚。

玩到中途突然切换规则,比如 “现在说什么就做什么”,故意用混乱指令让孩子出错(如 “摸鼻子→突然说‘停’”)。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心从自我到关系的平衡,他们希望被同伴认可和接纳,希望自己决定自己的节奏,重视自我形象和外界评价,渴望证明自己。

这个阶段的亲子游戏,可以以“平等感”和“幽默感”来破局。

38.打扮成他的样子

你可以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饰物,或者把你的发型弄得跟他一样,然后看看他的注意力多快会从手机上转到这种(在平时会让你抓狂的)装扮效果上。

39.学他的偶像

走进他的房间时,发现房间乱成一锅粥,不要唠叨10遍“该收拾房间了”,而是一进去就尖叫,“全校通报”,然后边跳边唱。

他可能并不会大笑,但至少他会说“好啦好啦,我会整理房间,拜托你不要再唱啦!”

40.家庭整蛊盲盒

准备几个盒子,里面装无害但搞笑的 “惊喜”,比如假虫子、会叫的玩具、写着 “夸对方 3 句” 的纸条,轮流抽盲盒并执行任务,父母抽到后故意表演得夸张惊恐。

41.网络梗挑战赛

父母提前收集近期热门网络梗,比如 “退退退”“哒咩”“你没事吧”,和孩子比赛用梗造句或表演,故意用错场景,比如用 “蚌埠住了” 形容吃饭太快,让孩子吐槽 “老土”。

父母 “笨拙” 地追赶潮流,孩子在纠正中获得优越感,同时还有共享文化符号的默契。

42.反向吐槽大会

设定主题,如 “妈妈最离谱的审美”或“爸爸开车的迷惑操作”,轮流用夸张语气 “吐槽” 对方,但最后必须以 “但我最喜欢你的 XX” 收尾。

用幽默化解日常矛盾,孩子在 “合法吐槽” 中释放压力,父母的自嘲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平等。

43.家庭版 “奇葩说”

选一个无厘头辩题,如 “睡前吃零食该不该被允许”“猫和狗谁更聪明”,父母故意持荒谬观点,如 “狗更聪明,因为会帮人拿拖鞋”,用歪理诡辩,让孩子反驳到笑场。

孩子用逻辑碾压父母的 “胡搅蛮缠”,在智力博弈中获得成就感。

44.家庭版密室逃脱

用家里的房间设计简易谜题,如把零食藏起来,线索藏在数学题、歌词里,让孩子当 “队长” 指挥父母解谜,父母故意装笨,如把 “1+1=2” 算成 3。

孩子体验 “领导” 的快感,父母的 “猪队友” 行为制造意外笑料。

45.音乐梗挑战

用抖音热歌或经典老歌的旋律,改编成吐槽日常的歌词,比如用《孤勇者》唱 “每天上学像闯关,作业堆成山”,比谁改编得更 “魔性”。

熟悉旋律与搞笑歌词的碰撞,父母对流行音乐的 “另类解读” 会让孩子觉得新奇。

孩子的情绪积压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因为烦躁而产生攻击行为,比如推搡和拍打,还有的孩子在社交冲突时、情绪表达能力不足或模仿学习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这时候可以用游戏来释放能量。

46.角色互换

由家长来扮演那个想知道怎么控制攻击性的角色,给这个角色取个名字,可以叫“咬人鱼”。

家长来当咬人鱼,用手假装鱼的嘴巴,咬人鱼用一种笨拙、可笑的方式追赶小朋友,可总是没法成功,咬到的不是自己,就是椅子。

通过 “咬不到人反咬到椅子” 的搞笑结果,削弱攻击行为的负面意义,让孩子觉得 “攻击行为很可笑”。

还可以扮演坏人和怪物,既有点吓人,又变现得滑稽无能、笨手笨脚,这样孩子才可以通过游戏来克服恐惧。

47.咬小被子或洋娃娃

提供柔软的替代物(被子、玩具等),让孩子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释放身体能量。

48.红灯停绿灯行

家长举 “红灯” 牌时,孩子必须停下任何攻击动作并抱臂;举 “绿灯” 时,可以在指定区域跑跳或拍打充气锤子。

49.橡皮泥狂想曲

给孩子一块橡皮泥,告诉他 “把生气的感觉捏进泥里!” 孩子用力捏、摔打橡皮泥,家长同时捏出滑稽形状,如 “生气的脸”逗笑孩子。

50.撕旧报纸大赛

给孩子一堆旧报纸,比赛 “谁能把报纸撕得最碎”,边撕边喊 “把生气都撕掉!” 最后把碎纸抛起来当 “雪花”。

孩子的恐惧对象不是狗,也不是游泳池,而是与人的联结,通过拥抱来帮助孩子克服与人接触的抗拒。

51.假装害怕任何东西

处理恐惧时,假装害怕任何东西:铅笔、字母、电灯泡、电脑游戏等等。

比如家长指着沙发说:“我好害怕这张沙发!它看起来总想拥抱我!”

拉着孩子一起 “逃离” 沙发,中途故意 “摔倒” 在沙发上,夸张地喊:“啊!沙发拥抱太舒服了!我不怕了!”

让孩子模仿挑战其他物品(如窗帘、枕头),最后过渡到 “害怕妈妈的拥抱” 的剧情。

52.害怕的番茄先生

家长戴番茄头套,或者家长自己是颗番茄,看到孩子就假装害怕后退:“我怕小朋友的笑脸!你的笑容太甜了!”

孩子靠近时,番茄先生捂眼尖叫并递出一颗糖:“别笑了别笑了,给你糖!”

最后让孩子扮演害怕的蔬菜,家长反向互动。

53.毛绒玩具翻译官

让毛绒兔子当 “翻译中介”,家长对兔子说:“我想抱抱宝宝,但我有点紧张怎么办?” 兔子转头对孩子说:“她想给你一个像棉花糖一样软的拥抱,你愿意吗?”

用玩具作为中介,降低孩子对直接接触的警惕。

还可以逐渐减少玩具中介,过渡到家长直接表达:“现在我不用兔子翻译,也能告诉你我想抱抱啦!”

54.躲猫猫拥抱陷阱

家长躲在门后,孩子找到时假装要抓他,却突然停下说:“哎呀!我太开心了,只想给你一个轻轻的拥抱!”

用 “假攻击真拥抱” 的反差制造惊喜,让孩子期待接触而非恐惧。

55.慢动作亲密剧场

家长用 0.5 倍速走向孩子,边挪边说:“我想靠近你,但我有点紧张……”

孩子若不抗拒,就慢动作伸手碰一下他的肩膀,然后定格微笑。

整个过程像播放慢镜头电影,让孩子有充足时间反应。

亲子关系如果已经出现冲突,想要破局和修复关系,可以试试这些,重建信任,让亲子关系重新链接。

56.道歉大富翁

掷骰子前进,停在 “道歉格” 需说 “对不起”,停在 “原谅格” 可获得拥抱,将修复关系游戏化,降低心理防御。

57.错误地图大冒险

家长画一张 “错误的小区地图”,比如把超市标在公园里,把家门画成歪的,对孩子说:“我们今天按这张地图出门,看能不能找到正确的路!”

途中故意走错方向,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哇,原来地图把面包店画到池塘里啦!”

全程不纠正错误,而是享受 “迷路” 的乐趣,最后自然回到正确路线时,可说:“看来我们合作才是最准的地图呀!”

58.深夜特工行动

睡前半小时,关上大灯,打开小夜灯,压低声音对孩子说:“现在我们启动秘密特工模式,任务是找到家里最藏着‘快乐能量’的东西!”

和孩子一起蹑手蹑脚找物品,比如一颗糖果、一本旧绘本,找到后互相 “递暗号”,比如碰一下额头说 “秘密完成”。

完成任务后,悄悄对孩子说:“其实你就是爸爸妈妈找到的最珍贵的‘快乐能量’呀!” 用游戏包装情感表达,避免尴尬。

59.情绪怪兽翻译官

准备几个毛绒玩具,对孩子说:“每个怪兽都代表一种心情,比如这个熊宝宝说‘今天我有点难过,因为没人和我玩’。”

然后让孩子选一个玩具,扮演 “翻译官” 说出 “怪兽的心情”,家长则扮演另一个怪兽回应:“如果是我,我会对小熊说‘我可以陪你玩呀’。”

家长还可以先示范说一个自己的 “小烦恼”,比如 “我今天被同事背刺,有点沮丧”,引导孩子模仿。

60.枕头云朵大战

用软枕头作为 “武器”,约定规则:“只能打对方的枕头,不能打人,被打到的人要假装摔进云朵里!”

家长在 “战斗” 中故意被孩子 “打败”,夸张地摔在沙发上喊:“哎呀!我被小云朵砸飞啦!”

打完后一起躺在地上 “装死”,用肢体放松带动心理放松。

现在孩子在学业上的压力很大,很容易就感到焦虑,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有这些游戏:

61.黑暗寻宝

在关灯的房间藏发光玩具,孩子用手电筒寻找,家长用语言引导:“左边有星星在闪!”黑暗环境激发多巴胺分泌,能提升冒险勇气。

62.魔法披风

旧床单制成披风,孩子扮演超级英雄保护家人,通过角色赋予增强心理掌控感。

63.时间胶囊

将照片、信件放入盒子埋藏,约定未来开启,建立时间连续性认知,缓解分离焦虑。

64.情绪爆米花游戏

家长和孩子坐在地毯上,双手抱膝模仿 “未爆的爆米花”。当家长喊 “焦虑来啦!” 时,两人同时像爆米花一样弹开身体,四肢张开倒地,嘴里喊 “嘭 ——”。

弹开后可假装躺在 “爆米花堆” 里打滚,边笑边说:“所有担心都被炸飞啦!”

65.动物走路大冒险

让孩子选一种 “不怕焦虑的动物”,如大象、袋鼠,模仿动物走路穿过房间。比如学大象跺脚,“咚咚咚踩碎担心”,学袋鼠跳,“跳过所有烦恼坑”。

家长可故意模仿笨拙动物,如企鹅摇摆,逗孩子笑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表达情绪。

走完后问孩子:“刚才当大象时,心里的小紧张有没有被踩扁呀?”

66.焦虑天气预报站

和孩子用玩具话筒扮演 “天气主播”,播报 “心里的天气”:“今天小明的心情是‘多云转晴’,因为有个数学题不会做(多云),但妈妈说可以一起想办法(转晴)!”

播报后,用贴纸在 “心情天气表” 上贴图标,最后用玩具水枪 “浇走乌云”。

三四岁以前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社交规则,可以用下面的游戏:

67.你一半、我一半

吃好吃的食物时,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可以跟他沟通,“你一半、我一半”,建议把“你一半、我一半”具象化,比如分蓝莓,你一个、我一个,直到分完为止。

68.排队轮流玩

在家里玩游戏时,家长拿起一个玩具玩,孩子如果想玩家长的玩具,告诉他“我现在正在玩,你需要排队轮流玩哦,我玩好了再给你。”

69.交换玩

家长拿起一个玩具,孩子如果想要玩,就让他用他正在玩的玩具跟你换,交换玩才更好玩。

孩子抗拒刷牙时,也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来让孩子接受:

70.小火车

把牙刷说成小火车,孩子的牙齿说成是火车轨道,然后开着小火车在火车轨道上行驶,还可以模仿火车“呜呜呜”的声音,让孩子不抗拒刷牙。

71.小动物数数

孩子如果喜欢小动物,可以把牙刷说成是某个小动物,比如小松鼠,小松鼠要去树洞里数橡子,刷一个牙齿就数一下。

72.扮演牙医游戏

家长和孩子轮流当 “牙医” 和 “病人”。孩子当牙医时,家长故意张大嘴巴假装害怕:“医生我牙疼,是不是有虫虫?”

家长当牙医时,用同样方式引导孩子刷牙,比如边刷边说:“这颗牙藏了巧克力怪兽,我们一起赶走它!”

73.刷牙速度大挑战

设定 “刷牙倒计时”,用沙漏或手机计时 2 分钟,家长和孩子比赛 “谁刷得又快又干净”。开始时喊:“预备 —— 开始!牙刷赛车出发啦!”

引导孩子模仿赛车声音“嗡嗡~”,刷完后互相检查牙齿,获胜者可以贴一颗 “星星贴纸”,攒够 3 颗换一个小奖励,如睡前故事。

家长可以故意 “慢半拍”,让孩子体验胜利感。

74.拥抱马拉松

家长和孩子比赛拥抱时间,中途松手则失败,胜者获得按摩券。

75.超级模仿秀

轮流模仿对方的招牌动作,比如妈妈发脾气、爸爸看手机,夸张表演引发爆笑,增强亲子间的观察与理解。

76.沙发火山大逃亡

用靠垫搭 “火山”,孩子扮演 “小恐龙” 躲在沙发上,家长倒计时 “火山要爆发啦!” 并摇晃靠垫,孩子必须在 “岩浆”(毯子)漫上来前跳到 “安全岛”(地板垫子),没跳过去就被 “火山灰”(枕头)轻轻砸中。

77.冰箱寻宝盲盒

让孩子闭眼,家长从冰箱拿出安全食物,如草莓、奶酪,放在盘子里,孩子通过摸、闻猜食物,猜对可喂家长吃一口,猜错要做一个搞怪表情。

还可以故意让孩子闻洋葱、芥末,看他皱鼻子的萌样。

78.快递箱变形太空飞船

用大纸箱剪出门窗,假装是 “太空飞船”,孩子当船长发布指令:“妈妈去厨房取 10 颗‘能量糖’(葡萄)!”

家长故意用夸张姿势 “太空漫步” 取物,中途假装 “缺氧” 摔倒,让孩子给你 “人工呼吸”。

79.浴室泡泡理发师

洗澡时用沐浴露搓出泡泡堆在家长头上,孩子当 “理发师” 喊 “要剪爆炸头!”,家长假装镜子碎了:“啊我的头发像蒲公英飞走了!” 接着用泡泡在镜子上画鬼脸,互相抹鼻子玩。

80.袜子火箭发射台

把干净袜子团成球,用鞋盒当 “发射台”,孩子喊 “5、4、3…… 发射!”,家长用脚把袜子 “火箭” 踢向墙壁,踢中挂历上的图案算得分,没踢中就假装火箭 “坠机” 倒地装哭,让孩子边笑边拉你起来。

消耗孩子睡前的精力。

81.反向照顾宝宝游戏

家长躺地上当 “宝宝”,哭着喊 “我要喝奶奶 ——”,孩子用玩具水杯喂你,你故意 “喝” 到鼻子里,呛得咳嗽,接着互换角色,让孩子当 “宝宝” 被照顾。

82.被子卷饼翻滚记

孩子躺床上,家长用被子把他卷成 “春卷”,边卷边唱:“卷呀卷,卷个草莓味卷饼~”

然后轻轻推动 “卷饼” 在床上翻滚,最后 “咔嚓” 假装咬一口:“嗯~我的宝宝卷饼真甜!”

缓慢翻滚,配合轻拍,助眠效果好。

83.手指小人剧场

家长用手指套上袜子当 “小人”,在被子上表演:“这是拇指先生,他今天迷路了,遇到了食指太太……”

孩子可以用手指配音,剧情越荒诞越好,比如拇指先生掉进马桶里,最后小人累得 “睡着”了,用手指蜷起来代表。

84.黑暗摸奖小惊喜

关灯后在床头放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柔软玩具或贴纸,孩子闭眼摸出一个,家长用神秘语气说:“你摸到了‘勇气小狮子’,它会帮你打败噩梦哦!” 摸到贴纸就贴在孩子额头当 “星星勋章”。

85.影子剧场

用台灯 + 手影造型,演绎各种睡前故事,比如三只小猪,还可以让孩子设计结局,培养创造力。

86.身体扫描仪

家长用手指轻触孩子身体,说 “检测到快乐细胞”,孩子回应相应部位的感受,触觉刺激能够促进迷走神经放松,提升睡眠质量。

87. 身体钢琴催眠曲

让孩子平躺,家长用手指在他肚子上 “弹钢琴”,边弹边唱自编的歌:“这里是肚子琴键,咚~你今天吃了西兰花,变成绿色小超人~” 弹到痒痒肉时孩子会笑,笑累了就自然想睡。

88. 明天愿望盲盒

准备纸条和盒子,孩子写下(或画下)明天想做的事(如 “吃冰淇淋”“玩滑梯”),家长也写一个,睡前抽盲盒,抽到后假装惊讶:“哇!明天我们要去月球找冰淇淋车!” 孩子会带着期待入睡。

89. 影子朋友晚安吻

手电筒照在墙上,家长用手影做 “晚安吻” 飞向孩子,孩子用手影接住:“妈妈的吻变成蝴蝶啦!” 接着比赛谁的手影更可爱,最后影子 “躺” 在枕头上,假装和孩子一起睡。

90.被子下的宝藏岛

用被子搭帐篷,和孩子躲进去,用手机手电筒当 “宝藏灯”,假装在岛上找宝藏(毛绒玩具),找到后互相送 “宝藏”:“这颗石头送给你,是会发光的魔法石!” 说话声音越来越轻,慢慢过渡到入睡。

91.泥巴厨房大冒险

在公园里挖个小坑当 “灶台”,用树叶当菜、石子当调料,孩子当厨师喊:“给我来三勺阳光盐!”

家长假装用树枝炒菜,最后端出 “泥巴披萨” 互相喂,故意做出难吃表情:“哎呀!盐放成沙子啦!”

92.自行车快递员挑战

用儿童自行车绑小篮子,在家附近设置 “快递点”,如邻居家门口放玩具,孩子当快递员送件,家长骑平衡车当 “竞争对手”,故意骑错方向:“糟糕!快递送到火星啦!” 孩子会边笑边纠正,来回骑行消耗体力。

93.雨水跳房子升级赛

雨后在积水处用粉笔圈出跳房子格子,规定 “必须踩进有水的格子”,孩子跳的时候溅起水花,家长假装被 “淋湿” 倒地:“救命!我被海啸冲走了!”

最后一起在积水里蹦跳,比赛谁溅的水花像彩虹。

94.大树爷爷讲故事

找一棵大树,家长抱着孩子靠在树干上,说:“这是 100 岁的树爷爷,他知道很多秘密,我们来问他今天发生了什么?” 家长用树叶沙沙声模仿树爷爷回答,最后捡树叶做故事书签。

95.家庭障碍赛大混战

用公园里的长椅、石头、灌木丛设置障碍,规则是 “必须学动物通过”,如学青蛙跳过石头,学猴子爬长椅,家长故意学搞笑动物,如鸭子走路同手同脚,孩子会边笑边模仿,最后冲过终点线时互相泼泡泡水庆祝。

96.野餐布海盗船

在草坪上铺野餐布当 “海盗船”,孩子当船长,家长当海盗,假装船遇到风浪(摇晃布),喊 “快找宝藏!” 然后在布下藏零食,找到后要喊 “啊哈!这是本船长的战利品!” 边吃边玩 “海盗互相挠痒痒” 游戏。

97.树叶拓印时装秀

捡不同形状的树叶,用胶带贴在白 T 恤上,孩子涂颜料拓印,干了后穿上 T 恤,家长用树枝当 “红毯”,让孩子走秀,边走边喊:“这是树叶公主 / 恐龙骑士!” 最后互相在 T 恤上画笑脸,变成亲子装。

98.水气球保龄球大战

装满水的气球当 “保龄球”,用塑料瓶当 “球瓶”,在公园里比赛谁打倒的瓶多。

打倒后故意夸张地喊:“哇!水炸弹把城堡炸飞啦!” 没打倒就假装哭:“我的气球漏气了,它是不是受伤了?” 孩子会哈哈大笑。

99.黑夜探险灯笼会

傍晚带手电筒和自制纸灯笼去公园,玩 “寻找发光生物”,如反光的叶子、路灯下的虫子,家长故意照到树影喊:“快看!是会吃小孩的影子怪兽!” 孩子边跑边笑,最后围坐在一起用手电筒在地上画故事,直到天完全黑透。

100.公园垃圾变形记

带塑料袋捡公园落叶、树枝,回家路上玩 “垃圾变宝”:“这片叶子像小船,我们让它在水洼里航行!” 树枝当魔法棒,假装打败 “垃圾怪兽”,最后把垃圾丢进分类箱,夸孩子 “环保小英雄”。

呼~终于100个了!!

这 100 个游戏不仅是亲子互动的工具,也是《游戏力》核心理念的具象化实践。

当我们放下说教,用笑声与孩子共舞时,不仅能化解冲突、增强自信,更能在每一次咯咯的笑声中,为孩子的未来注入勇气与合作的种子。

记住,游戏的本质不是 “赢”,而是 “在一起”—— 在游戏中,我们不仅是父母,更是孩子最信赖的玩伴与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