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几天《勇敢者游戏2》就上映了,在此之前咱们不妨先来聊聊第一部《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这个电影是1995版《勇敢者游戏》的新制作。相比1995版,《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有其优秀之处,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接下来,咱们就几个方面来聊聊《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 ![]() (一)背景设定《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的第一个场景,是1996年海边出现的「勇敢者游戏桌游」。这一画面让看过1995版《勇敢者游戏》的朋友很熟悉,它正是1995版的最后一个场景。但是,《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在设定上并没有延续1995版,而是以电玩的形式出现。这个是挺有意思的创意和改动。尤其是开篇少年吐槽现在没人玩桌游,于是「勇敢者游戏桌游」居然倔强的化身为电玩,表达强烈的“与时俱进来吸引你玩勇敢者游戏”。同时,这也体现了创作者的想法,时隔二十多年的改版必然也会适应时下的观众,这个态度值得肯定。此外,就“勇敢者游戏”本身,《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也与1995版的设定有很大的不同。《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 是一群人被吸进“尤曼吉丛林”,一步步通关游戏拯救“尤曼吉丛林”后才能回归。同时,每个人进入游戏内之后还会化身预设好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技能和弱点,诸如肌肉博士、动物专家等。可以看到,《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的“勇敢者游戏”玩法主要是完成游戏任务,更接近电子RPG游戏,初看还是挺有趣的。 ![]()
![]()
![]() 在讲述四个少年各自的成长变化的同时,《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还穿插了书呆子和刻薄女的爱情线、书呆子和大个子的友情线。乍一看,《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的人物设计和次情节似乎都挺丰富的,看完之后很难坚定地说这个电影人物设计得不好。但《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在设计角色次情节的时候贪太多了。 ![]() 确实,无论巨石强森还是其他演员,在《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中的表演都很不错,喜剧感很自然很到位。内心是个书呆子的巨石强森显得很有意思,黑人演得灵动喜剧,中年胖男人演绎出女性灵魂附体的既视感,一路看下来这些角色挺让人喜欢的。但问题是,在推动人物角色变化的时候,《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直接用说教、鸡汤式台词来转折。譬如“我们能做到,你能做到”、“我们一起做这事”等台词,经常出现在电影人物遇到挫折困难时。如此一来,人物的改变就成了一种创作者刻意为之的“强扭瓜”,而非触及心灵的真实的成长。归根结底,《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在角色设计上的问题,就是人物过于扁平化,没有根植的内心冲突。 ![]() 要怎样才能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变化呢?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不管一个人嘴上说什么,他做什么才能真正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里,预设游戏角色的技能(第三点不同)就成了掣肘的设计。当人物遇到了困难,很多时候不是靠角色通过自己意志力、能力、智力来克服,而是通过游戏角色的预设技能。结果就是,《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的人物很少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而是诉诸浅薄的言语。 ![]() 对比1995版,可以看到老版《勇敢者游戏》中的主角哪怕已经在丛林中生存26年,习得各种经验,但他回到现实后的第一念头还是逃避。这一场景足见他还未真正成长改变。 ![]()
![]() 大概由于3条命设定带来的轻松感,电影在设定障碍关卡的时候也显得过于儿戏轻松,进一步弱化惊险氛围。从丛林逃生、集市遇险、交通站争夺到最后的boss对决,一切看起来都太轻松了。尤其是最后的大反派,他本应该给主角们造成巨大的困难,结果却表现平平,槽点颇多。要知道,之所以大部分故事都需要主角克服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困难的麻烦,是因为风险越高,价值越大。当巨石强森等角色嘻嘻哈哈闯过了各种关卡,其效果也自然是无足轻重的通关体验。现实中,游戏过于容易,一刀999,通关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也会随之下降,遑论“勇敢者游戏”。相反的,《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应该极大增加闯关难度,甚至不惜让一两个角色死亡来冲击观众——这绝非一场游戏而已,请认真对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