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突破频频引发全球关注,作为海上作战舰艇的“心脏”,燃气轮机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一国海军实力的高低。 在这一领域,欧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尤以欧洲MT30燃气轮机的性能最为耀眼,而随着中国CGT40燃气轮机的横空出世,这所有的一切都被改变。 那么GT40究竟有多强?它能否媲美甚至超越欧洲的MT30,中国海军未来的主力舰艇是否会因此迎来“质”的飞跃? 燃气轮机的“追赶与超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意识到了燃气轮机在现代化海军中的重要地位,早期阶段,中国曾通过引进欧美先进燃气轮机技术积累经验。 在中美蜜月期,中国引入了当时颇为先进的LM2500燃气轮机,这款设备被直接用于052型驱逐舰。 然而这样的合作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9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的技术合作戛然而止,LM2500燃气轮机的供货被全面切断,这直接导致了当时的052驱逐舰项目暂停。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不得不另辟蹊径,从90年代起,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 这是一款苏联时代的产品,其核心设计来自战斗机发动机技术改造,虽然UGT25000性能尚可,具备26兆瓦的额定功率。 中国购买的UGT25000 但由于苏联解体后的技术断档,乌克兰的工业体系遭到严重削弱,导致UGT25000在可靠性和综合性能上并不理想。 即便如此,中国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052B和052C型驱逐舰的设计,但同时也暴露出燃气轮机功率不足、寿命较短等一系列问题。 UGT25000的局限性使得中国不得不回归蒸汽动力的老路,2000年前后,051B和051C驱逐舰便是基于蒸汽动力系统的产物。 蒸汽动力虽能暂时满足舰艇使用需求,但其体积庞大、效率低下,远远落后于燃气轮机。 因此中国在2000年后决定重新聚焦燃气轮机的研发,通过技术攻关和引进消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主化突破。 2011年国产GT25000燃气轮机迎来了全面成熟,这一型号是中国在UGT25000基础上实现自主化研发的成果,国产化率高达98.1%。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全面提速,GT25000虽然与美国的LM2500、欧洲的MT30相比仍有功率和效率上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