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启:全能新标杆——ThinkBook 14+/16+速览体验 之前在ThinkBook 14+/16+上市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这两个机型做了最初步的解读与分析。不过当时因为机器都是工程机,没有对性能方面做过多解读,更多的是针对模具本身的设计和做工进行评价。现在这两型机器都已上市,我找朋友借来了一台量产版的中配ThinkBook 14+来做进一步的性能评测。上篇文章链接也已经附上,如果对这机器一点不了解可以去看看。 ![]() 真的是京东客服培训有问题...这机器只有人脸识别,没有指纹识别! ![]() 如图所示。 ![]() 我手上的这个配置应该是首批四个sku里最甜的一个。6k价位出头能搞到H45+RTX2050+2.8k 90hz屏幕的组合,基本上是文能办公写代码,武能游戏剪视频的选择了。 因为量产版上市之前PM力挽狂澜,ThinkBook 14+最后全系标配了2.8k 90hz 400nit屏幕,兼顾了清晰度,流畅性与高亮度,可谓是各种意义上的好屏幕了。结果就是核显版ThinkBook 14+也能说自己拥有同价位的最佳屏幕了,当然,素质还是得看看的。 ![]() 用Display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这块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为393.3尼特,对比度1446.2:1,相比400nit与1500:1的标准都只差一点点。考虑到它本身标称素质的优秀,这块屏幕的竞争力无疑是非常强的。甚至秒杀了万元旗舰X1 Carbon上的那块2.2k屏(划掉) ![]() 色域覆盖方面表现也很不错,本机的屏幕覆盖了99.6%的sRGB,基本上是盖满了,强就一个字... ![]() ![]() 校色后,因为屏幕本身的色域覆盖很不错,因此最大ΔE只有1.11,平均ΔE也只有0.34,相比我之前测得工程机上的2.2k 60hz屏幕还有一定进步,完全适用于各种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类工作,这也与本机的全能定位相匹配。 ![]() 色温偏移在10%以上亮度时几乎没有,表现非常不错,色温本身也在适中的6700K附近,属于中偏稍冷,符合亚洲人喜好,但也不会出现过冷/过暖影响观感的情况。 ![]() 更让人欣喜的是校色前的表现。我手里这台机器的屏幕在校色前也有最大ΔE4.25,平均ΔE1.49的成绩,最大ΔE4.25看似吓人,但实际上... ![]() 嗯,红色以一己之力拉动了整个ΔE的数值...这个成绩实际上相当优秀,日用基本上无需校色,到手即可用。 ![]() CPU和之前的工程机一样,i5-12500H,4性能核+8能效核的组合。规格方面之前的文章已经详细介绍过,此处略去不表。直接来看性能: ![]() ![]() 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CineBench R20/23测试,得益于ThinkBook 14+较为激进的性能释放和今年12代酷睿的强劲性能,R23多核成绩已经突破了13700分,这已经是比上一代i7-11800H或R7-5800H搭载在游戏本上的时候更高的成绩了...足见今年12代酷睿i5在多线程性能上的巨大提升...虽然实际使用的时候小核能被调用的情况相当少,但是能刷分,哦不对,战未来啊! 不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今年的12代CPU格外吃调教,比如轻薄本上首发i7-12700H的机械革命无界16,其CPU的R23得分只有约10380分,直接被i5的ThinkBook 14+倒挂,可谓是惨不忍睹... ![]() R15的30轮循环表现也很不错,多核最高分2105,前7次测试成绩依次下降,直到第8次开始稳定在1800分附近,对于ThinkBook 14+这种偏向便携的全能本来说,想达到这个成绩已是相当不易。 ![]() 而在具体应用的CPU测试中,我们选择了Blender的模型渲染作为参照基准。搭载12代酷睿i7-12500H的ThinkBook 14+仅用了189s即完成了渲染,速度非常惊人。 ![]() 和之前评测过的几型产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就算是搭载在轻薄本ThinkBook 14+的i5-12500H,其渲染能力也能强过上一代游戏本上的i7-11800H或者R9-5900HX,可谓是实力强劲。 ![]() 核显也是一样,i5-12500H标配了80EU的核显,相比去年的32EU,规格和性能双双大幅上升,只不过这只是相对自己而言的了...今年的Ryzen 6000系列上那最高12CU的超强核显,Intel是真的难以望其项背... ![]() ![]() 为买核显版的同志们跑了一组分数,TS1349,FS4723,搭载LPDDR5-4800的ThinkBook 14+的核显成绩相比去年...基本没进步啊... ![]() 当然...相比搭载上一代H45的产品来说,进步不小... ![]() 而独显方面就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了...ThinkBook 14+在联想笔记本中率先搭载了NVIDIA RTX2050独显。拥有2048个CUDA流处理器,4GB,64bit位宽的显存。支持光追与DLSS,同时还有NVENC与NVDEC模块,剪视频的性能相比这类机型原来搭载的MX450也有大幅提升。尤其是显存容量,4G显存意味着在实际的游戏中爆显存场景会大幅减少。比较可惜的是,这卡毕竟是MX系列升杯而来,因此不支持视频输出,也就是说,搭载RTX2050的机型肯定是不会支持独显直连的。 ![]() ![]() 显卡的TS得分3808,FS得分9832,这个理论成绩比当年的GTX1650稍高,因此有人说RTX2050是加强光追版GTX1650不是没有道理的.... ![]() 可以看到,RTX2050的理论性能实际上是不差的...这张显卡的主要短板,实际上是显存位宽随着自己的亲爹MX570被阉割到了64bit,因此RTX2050的显存带宽会成为主要瓶颈。想缓解这个问题对游戏帧数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游戏的贴图质量调低,这样显存带宽的瓶颈就会不那么突出,这点在我们后面的游戏测试中也会有所体现。 ![]() 内存方面,我手里的这台ThinkBook 14+搭载了双通道板载16G的LPDDR5-4800内存。没有用5200mhz的原因主要是Intel的平台如果要上LPDDR5-5200,必须搭配HDI主板,HDI因为成本较高一般只用在YOGA9这种旗舰机种上,因此ThinkBook 14+就无缘享受了。相对于DDR5,LPDDR5的的特点仍然是能耗更低但是延迟较高。因此续航和游戏性能暂时只能二选一。 对于16G不满意的同学也无需担心,ThinkBook14+/16+的32G版本已经在路上,很快就能与大家见面。 ![]() 固态硬盘方面,本机搭载了一块512G的镁光3400,TLC颗粒,是一款不错的OEM Pcie4.0固态硬盘。本机一共有两个固态硬盘位,主硬盘位支持Pcie4.0x4,副硬盘位支持Pcie3.0x,这在主流级轻薄本里是非常少见的拓展性。 ![]() 简单测个速,顺序读6600m+,顺序写4200+,在512G固态里都是不错的成绩。完全能够满足用户们的日常使用需求。 ![]() 缓存方面也测了一下,大约在43G的时候出缓,算是比较大的缓存,一般情况下都无需担心写爆缓存,只不过800左右的缓外速度确实稍慢。 ![]() 顺便跑了一下3D Mark的存储测试,得分2214,超过了平均值,表现不错。 ![]() 使用PC Mark10的现代办公来衡量机器的综合性能,得到了6431的成绩,在最后一个大项,数位内容创作中,ThinkBook 14+的表现相当亮眼。 ![]() ![]() 今年的12代酷睿在生产力方面同样展现了自己的优势,PS882分,PR660分的成绩足够应对大学生和一般自媒体VLOG类视频的剪辑需求,ThinkBook 14+主打的“全能”在这项测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PR 2022针对12代酷睿的大小核进行了优化,因此如果想要发挥你手上12代酷睿笔记本的全部剪辑实力,需要及时更新PR到2022版本,同时,新版软件与新版评分也让我们没法直接对比新款和老款笔记本的得分了。 那么前面说了那么多,RTX2050能不能玩游戏呢?别着急,我们还是先给买了核显版的玩家们一个游戏的机会嘛~ ![]() 在1920x1200分辨率,默认的高画质下,CSGO可以跑出平均65帧的成绩,勉强能玩,不过如果想完全发挥出来这块90hz高刷屏的高刷特性,特效还得往下调调。 RTX2050的游戏测试在这! ![]() 与核显版一样,保持1920x1200分辨率,在默认的高画质下,CSGO可以跑出平均190帧的成绩,比核显的进步接近3倍,画面已经非常流畅了,满足畅玩条件,只不过因为ThinkBook 14+不支持独显直连,再加上屏幕小,因此实际的体验上还是与专业游戏本有差距的(ThinkBook 16+就能缓解一些)。 那RTX2050能玩3A大作么?答案也是肯定的!甚至能在FHD+(1920x1200)的分辨率下畅玩~ ![]() 比如大名鼎鼎的赛博朋克2077,在中画质,低纹理质量的情况下,也能跑出来平均42帧,最低30帧的成绩,达到了可玩线。 ![]() 而在古墓丽影暗影的中画质中,ThinkBook 14+则跑出了平均69帧的好成绩,完全满足流畅玩耍的标准。 ![]() 孤岛惊魂5的情况与古墓丽影类似,也能跑到平均61帧的好成绩 ![]() 最后还有一个显卡杀手—地铁逃离。在1920x1200分辨率,中画质,光追普通档,DLSS开性能档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平均48帧的成绩,摸到了可玩线。 总的来说,搭载RTX2050的ThinkBook 14+的游戏表现还是很出乎我意料的,抛开接近200帧的CSGO,没想到各大3A游戏都能在一个比较能让人接受的分辨率(FHD+)与画质(中画质)下比较流畅的玩耍(优化好的60帧,优化差的40左右),并且RTX2050的4G显存保证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新作也不会在中画质下爆显存,这也是RTX2050相对于MX570的最大优势。对于不是专业单机游戏玩家的用户来说,ThinkBook 14+的这个游戏性能我认为是足够了。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奇怪,上次的简测中不是已经写明了ThinkBook 14+的整机双烤功耗约为60w了么? 但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看了我上次的文章,你就会发现,上次烤机的时候,CPU的功耗实际上还有比较大的放开空间,因此,在量产版上,研发给这机器的BIOS里加入了野兽增强模式。 注:以下测试基于测试版BIOS:HYCN31WW_SMT进行,正式版BIOS推送时间待定。 ![]() 顺便夸一下ThinkBook的全中文、图形化BIOS... ![]() ![]() 实际成绩我也不卖关子了,这么解锁完之后,ThinkBook 14+的双烤性能释放会直接来到25+50=75w的超级满血成绩!此时CPU的核心温度甚至只有80度,为后续的散热老化/较高室温留出了空间... 而姊妹机ThinkBook 16+,因为散热更充裕,因此解锁后的成绩更为恐怖,能够达到35+50w...这实际上已经超过去年搭载R7-5800H+RTX3050的小新Pro16了。 ![]() 双烤20分钟后测试机身表面温度,WASD区域控制在了38.4度,只是微微发热的感觉,表面温度控制的不错。 噪音方面,人位噪音在43.5分贝左右,比较有优势的是噪音中的高频部分很少,因此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几乎没有刺耳的感觉。 对于两台只有100w供电的机器来说,这样的核心释放显然有些超标了,因此这两台机器在长时间维持这样的满负载后,会有电池取电。取电速度经实测大约为:14+每小时1%,16+每小时25%。 ![]() 经过一番调整,量产版的成绩总算是没有工程机的时候那么翻车了...独显版的14+在电源模式调整至最高能效,使用FN+Q切换性能模式到安静模式,屏幕亮度维持100%状态下,得到了6h31min的成绩,勉勉强强吧... ![]() 如果你想追求更长的续航,可以考虑降低屏幕亮度,毕竟这块400nit的高分高刷高色域屏哪都好,就是费电...调整亮度到120nit后,续航时间直接提升一个半小时到8h了... ![]() 最后就是再次展示下内部啦,可以看到是拆开后盖后,有一大块麦拉盖住了热管,起到了装饰和辅助散热的作用。 ![]() 撕下麦拉后,可以看到正式版机器的热管已经做了黑化处理,相比工程机的铜原色,抗腐蚀性能更好。而原来的内存位置也在屏蔽罩上又新增了一层屏蔽铝箔...保护措施相当完善。 从第一次看到这机器的SPCE表,到第一次上手测试工程机,再到现在测试这机器的量产版,我心中的激动情绪一直不曾停止。缺点真的太难找了...配置全能,散热很棒,做工不错,屏幕优秀,接口大满贯,有可升级性,最后还有相当不错的手法性能,可以说基本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这个价位,这个定位机器的全部想象...也难怪这机器在几乎没有宣发的情况下一经上市就直接成为市场上的黑马...测完之后,确实也对得起我之前的推荐,完全能够无脑买。
ThinBook的优秀传统之一是提供非常多的配置组合,供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来选购,并且每一个配置的价格差都比较合理。 最基础的日常办公,看重这机器的好屏幕与全接口,买最入门的i5核显版; 兼顾全能与性价比,买i5+RTX2050的版本; 追求强CPU多核性能和大内存,比如用来写代码,买i9 32G核显版本; 不差钱用户,也有i7+RTX2050+32G超大内存的版本可以直接拉满。 天启:2022年ThinkBook选购指南(2022.9.15更新)或者直接向我付费咨询: 全文共5500+字,感谢您的阅读~(责任编辑:蚂蚁团队) |














































